当前位置:酷知馆 > 生活窍门 > 孝义碗碗腔的艺术特点
手机版

孝义碗碗腔的艺术特点

来源:酷知馆 阅读:1.38W 次

孝义是山西戏曲品种最多的一个市县,被誉为“戏剧之乡”,素来流传“无孝不成戏”、“无孝不成班”等民间佳话。在孝义戏曲中,碗碗腔是流传最广泛的剧种之一。孝义碗碗腔由流行于孝义民间的一种皮影说唱艺术逐渐衍变而成,因有一种状“碗碗”的银铃伴奏,故名碗碗腔;又因其过去是以皮影形式在夜间演出,以纱窗借光显影,所以群众又称它为“月调”、“影调”、“纱窗腔”。

孝义碗碗腔的艺术特点

孝义碗碗腔的艺术特点,在于唱腔上的真假声混用。假声唱法分两种:一种是“二音子”;另一种是“尖音子”,“尖音子”是在“二音子”基础之上再翻高形成。 演唱时,小生、小旦、青衣吐字多用真声,拖腔多用假声,形成真假声结合使用的特点。老生、须生、老旦、小丑全用真声;花脸多用喉音和脑后音。演出中并有重唱、齐唱、伴唱等形式。其优秀剧目有《柳树坪》、《三上桃峰》、《风流父子》、《风流姐妹》、《风流婆媳》、《酸枣坡》等,为凝聚民族精神、增强民族团结、激励民族斗志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
孝义碗碗腔的艺术特点 第2张

碗碗腔是孝义戏曲中流行最广的剧种,唱腔和谐硬朗、婉转缠绵、韵味优美,在汾平介孝一带深受群众喜爱,与皮影、木偶并称孝义“文化三绝”。如今,它不仅是孝义地方闻名的民间戏曲,而是被我国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kuzhiguan.com/qiaomen/xv6wn.html

Copyright © 2024. 酷知馆 All right reserved. 浙ICP备20195214号-2

文字美图素材,版权属于原作者。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,若涉及版权问题,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,立即处理。